我们是专业的光伏能源存储设备制造公司,欢迎联系我们咨询任何问题
到 2025年,在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可逆燃料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等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 系列 标准;加强与国内外标准化组织技术交流,着力打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有功功率、无功电压、故障穿越、运行适应性、功率预测、电能质量、仿真模型和参数、二次系统以及接入系统测试和评价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通过10kV以上电压等级并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光伏发电站的接入、调试
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 存。 本文件适用于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管理系统,其他类型电池 储能的电池管理系统可参照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方位新的战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储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国能综通科技〔2020〕3号),10月13日,国家能源局科技司、新能源司、安全方位司、监管司,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
2024年26项储能国家标准更新发布!含多项用户侧储能标准! 储能网讯:近日,又一储能领域国家标准正式公布,将于2025年开始执行。截至今年
文件丨1C储能系统技术规范书:循环次数不低于4000 次! 2023-10-07 珠海冠宇:自主开发的大型储能标准电芯预计2024年开始量产 国标《电力储能系统 并网储能系统安全方位通用规范》征求意见! 2023-08-02 含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等!国家能源局
储能网获悉,9月30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征求《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地方标准意见的通知。文件适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飞轮储能系统、超级电容储能系统,以及额定功率100kW且额定容量100kWh及以上的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电池储能系统。
2023年10月1日,电力储能BMS最高新国家标准GB/T 34131-2023《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新国标")将正式实施。新国标的实施将带来哪些变化?如何选择更合适的测试方案?小编为您一一解读。 新国标主要变化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团体标准T/CES 241-2023《工商业储能一体化柜通用技术规范》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提出,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编制完成。该标准规定了工商业储能一体化柜组成、使用条件、技术性能、安全方位性能以及试验检测方面技术要求。
03 《 《GB/T 36545-2023 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技术规范 》 该标准文件规定了移动式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基本功能、电气性能、电磁兼容、安全方位性能、外观及机械要求、接口、车辆厢体及辅助系统等技术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编码、正常
规定了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无功电压、故障穿越、运行适应性、功率预测、电能质量、仿真模型和参数、二次系统的技术要求,以及测试和评价的内容。2.2 新旧标准差异 3 GB/T 34120-2023 《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要求》解读 3.1 适应
去年12月至今,已有25个储能相关新版国家标准发布,其中13项已于2024年7月1日实施,2项将于今年10月1日实施,1项将于11月1日实施,9项将于12月1日实施。 25个新国标聚焦新型储能领域,涵盖: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技术、接入电网运行控制、接入低压配电网运行控制、电池管理通信技术、模型参数
DB43/T 2553-2023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簇恒流充电时间检测技术规范 DB32/T 4682-2024 预制舱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消防技术规范 DB43/T 2550-2023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箱欧姆内阻检测技术规范 DB43/T 2552-2023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箱极化电阻检测技术规范 GB/T 36558-2023 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2023年10月1日,电力储能BMS最高新国家标准GB/T 34131-2023《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新国标")将正式实施。 新国标的实施将带来哪些变化?
电力行业标准列表(DL) 发布时间:2017-05-26 来源:国家能源局 大中小 点击下载: 电力行业标准列表 返回顶部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6号 | 邮编:100045 主办单位:国家能源局 京ICP备11044902号
新国标新增了储能液冷电池系统的液冷管路耐压性能的试验要求和技术指标。国内液冷储能电池系统是在2021年初开始投入市场,近两年大部分储能项目都是采用液冷储能电池系统。此项标准的出台也是及时弥补了这一项技术标准的缺失。热失控扩散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