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热发电问题研究

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

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包括以产热为目的的光热技术,以发电为目的的光伏发电、光热发电以及光化学转化等。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当前落在光伏电池上的太阳辐射通常仅有20%左右可以

光热发电为何热不起来?(记者调查)

兰州大成敦煌50兆瓦光热电站日前投入商业运营,这是我国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启动近4年来,第5个投入商业运营的项目,引发了行业关注。 据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杜凤丽介绍:"为实现以清洁低碳为主要特征的能源转型,各国均在探索稳定、可控、可信赖的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定日镜系统建模与效率优化研究

目前太阳能发电主要有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2种形式,其中光伏发电即光电转换,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太阳能电池的光生伏特别有效应将太阳辖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光伏发电在国内外开展研究较早,因此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研究成果较多。

电工所王志峰:"超临界CO₂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项目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等。大会期间,将召开"超临界CO₂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项目2023年学术研讨会。 "2023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由国家太阳能光热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

超临界CO2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

6月2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临界CO2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项目(下文简称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朱卫东副处长,项目主管程竹静和赵荦;"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西安交通大学何雅玲院士,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

我国光热发电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建议

近日,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业委员会联合编制的《中国太阳能热发电行业蓝皮书2023》对外发布。

光热发电加速"升温" "链"上发力走向规模化

光热发电加速"升温" "链"上发力走向规模化-业内人士指出,光热发电兼具调峰电源和储能的双重功能,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有效支撑。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光热发电加速"升温",有望迎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不过,当前还需整个产业链发力,进一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热发电专委会|中国电建西北院牵头,《塔式太阳能安全方位高效光热转化与存储关键技术及应用

8月16日~17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 "第十九届中国可再生能源大会太阳能热发电分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在主题"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关键科学问题凝练圆桌会议"的环节,分会邀请了北京工业大学研究员

超临界 CO 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项目启动

超临界CO 2 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项目启动 6 月26 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临界CO 2 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项目(简 称超临界项目)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简称电工所)召开了启动会,会议上对超临界项目 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超临界项目由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超临界CO₂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2023年度研讨会

2023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旨在促进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交流与合作,以科技创新促光热发展。

季杰等: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研究

以硅材料为例,由于半导体禁带宽度的存在,当太阳辐射投射于太阳能电池表面时,只有能量大于禁带宽度的光子才能产生电子空穴对,能量小于禁带宽度的光子将不能对电池的电流作出贡献。晶硅的禁带宽度在1.2eV 左右,对应太阳辐射的波长为1.1μm 左右,而太阳辐射光谱中波长大于1.1μm 的能量占

华电电科院:熔盐储热技术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2013年,国内的青海中控德令哈10.0 MW塔式熔盐光热电站实现并网发电,是我国首座成功投运的规模化储能光热电站。2018年,北京首航敦煌100.0 MW塔式熔盐光热电站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向商业化运行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附全方位文|王志峰、何雅玲等:明确太阳能热发电战略定位促进技术发展

从"十五"期间开始,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委的支持下,我国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科研与商业化推广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的步伐。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太阳能热发电已有3座实验电站、8座商业化电站建成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500MW。

西安交大何雅玲团队:聚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前景展望

研究表明具备大规模储热能力的聚光太阳能热发电(CSP)技术具有良好的调度性,可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然而,目前CSP仍然存在光电转换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等问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2019年获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临界CO₂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 "项目,开展国际最高新一代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 科研和测试平台。现已成为国家光热产业创新联盟的第一家公共测试平台及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太阳能光热发电

电工所召开"超临界CO2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

该项目将针对太阳能热发电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的需求,研究超临界CO2太阳能热发电的聚光、集热、储热、发电部分关键器件及系统集成理论和方法。

何雅玲教授团队15载研究成果:太阳能光热发电原理、技术及数值

本书既包含比较完整的基础理论知识、数值建模和分析方法,也包含典型的工程应用,对目前广泛采用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中各种型式的主要部件及热发电方式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 - 维基百科

中国电建西北院: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技术发展

01 光热发电的新发展 自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相继公布了太阳能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每千瓦时1.15元)及第一名批 其中包括了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西北院)在内的300MW光热项目。太阳能热发电

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控制系统研究

第 2 期 仇 韬,等: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控制系统研究 日镜法线算法和定日镜反射跟踪算法,目的是进一 步的提高控制精确度、降低成本。1 定日镜控制算法 光热塔式聚热发电技术,是通过大量定日镜跟 踪太阳,将太阳光线反射至聚光塔聚热加热吸热器

超临界CO2光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项目启动 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京召开

适于超临界CO2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压气机与透平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 超临界CO2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光热耦合原理与集成优化。天津大学赵力教授课题组参与课题"超临界不纯性CO2物性对热力循环及关键设备性能的影响"。

何雅玲教授团队15载研究成果:太阳能光热发电原理、技术及数值分析-国家储能

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是全方位世界都关注的话题,关于全方位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是世界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可再生能源虽然有发展但是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和发电量中的占比依然较低。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解决环境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

Vol.198-何雅玲院士团队: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的发展及展望

然而,风能发电和光伏发电都是间歇性的过程,因此需要高度适应性的电力系统来维持。任何能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可调可再生能源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研究表明,通过采用热能储存(TES)的聚光太阳能热发电(CSP)可以实现以上目标。

中科院电工所:太阳能热化学制氢和储热技术介绍

针对可持续清洁氢能源制备技术,美国研究机构对光伏电解水制氢和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制氢未来发展做了分析,认为 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制氢的成本降低主要驱动力还是反应器的成本下降,在政策的驱动下其成本下降速度更快。 预计到2039年,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制氢成本可低于光伏电解水制氢技术。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定日镜系统建模与效率优化研究

该研究可大幅提高大规模光热电站定日镜阵场的安装效率和热发电效率,降低热发电成本,对促进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定日镜 ; 跟踪模型 ; 误差校正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及其发展综述

介绍了光热发电技术运行原理及系统结构,总结归纳了各类发电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光热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 在此基础上,结合光热发电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对光热发电还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临界CO₂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顺

建成国际第一个超临界CO₂太阳能热发电站,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临界CO₂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顺利通过验收 8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简称:电工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超临界CO₂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项目顺利通过

中科院电工所:太阳能热化学制氢和储热技术介绍

二、清洁供暖 1、技术路径与存在问题 目前解决清洁供暖的主要技术路径有天然气分布式热电联产供能、多能源互补的太阳能跨季节供热、低谷电力蓄热供热、各类热泵供暖等。总的来说,上述技术在供能模式遴选、系统集成度、系统适宜性、热源与末端匹配性、储热等关键部件基础研究、系统初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及其发展综述

介绍了光热发电技术运行原理及系统结构,总结归纳了各类发电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光热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 在此基础上,结合光热发电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对光热发电还需关注的

我国光热发电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建议

我国光热发电技术起步晚于国外,最高早的商业化光热电站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欧洲于2007年投运了第一名座商业化储热型光热电站。我国首座50MW及以上光热示范电站于2018年投运。光热发电涉及热力学、传热学、光学、材料学、自动化控制等多个学科,系统较为复杂。

"超临界CO₂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2022年学术研讨会拟于8月31日召开

2022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共同主办,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区域总部、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可胜技术股份

研究 |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应用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_循环系统_

鉴于此,本文 首先阐述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原理、技术类型及特征,再梳理该项技术的应用现状,最高后探讨基于现有问题的改进策略,旨在推动我国太阳能光热

未来能源世界的主角——太阳能--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

现今的太阳能发电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光热发电,二是光伏发电。光热发电是需要在直接辐射太阳能较高的地方,并辅以聚光条件才能具有利用价值。世界范围内西班牙地区的光热发电尝试较多,中科院电工研究所亦

都是太阳能,为何光热无人问津?_经济学人

伴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可再生能源火了。 作为被寄予厚望,有望在将来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太阳能,那更是火中火。近一年半以来,光伏这一最高为成熟的太阳能发电产业,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舆论关注,均热得发烫。 但光伏并不是太阳能独特无比的利用方式,它还有个叫做"光热

首航高科黄文博:塔式光热电站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2月26日~28日,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关村新源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服务中心承办的"2022(第十六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在甘肃敦煌成功召开。

"超临界CO₂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2023年度研讨会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有:高温高效吸热器设计理论与方法,储热放热模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机理,超临界CO₂与透平热功转换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 为探讨